間質性肺炎可通過吡非尼酮、尼達尼布、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治療,通常與環(huán)境污染、職業(yè)粉塵接觸、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疾病、藥物副作用等因素有關。
1、抗纖維化藥物:吡非尼酮和尼達尼布是臨床常用的抗肺纖維化靶向藥物,通過抑制成纖維細胞增殖減緩肺組織纖維化進程。這類藥物需持續(xù)使用3-6個月才能評估療效,用藥期間需定期監(jiān)測肝功能。
2、免疫抑制劑:當疾病與類風濕關節(jié)炎等自身免疫病相關時,甲氨蝶呤聯(lián)合小劑量潑尼松可抑制異常免疫反應。治療期間需警惕骨髓抑制和機會性感染風險,建議每月復查血常規(guī)和胸部CT。
3、激素沖擊治療:急性加重期可采用甲強龍靜脈滴注控制炎癥滲出,癥狀緩解后逐漸過渡為潑尼松口服。長期使用需配合鈣劑預防骨質疏松,注意監(jiān)測血壓和血糖變化。
4、對癥支持藥物:乙酰半胱氨酸泡騰片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改善患者咳嗽癥狀。合并肺動脈高壓者需聯(lián)合使用西地那非,缺氧明顯時建議長期家庭氧療。
5、并發(fā)癥防治:預防性使用復方磺胺甲噁唑可降低卡氏肺孢子菌感染風險,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能減少呼吸道感染誘發(fā)的急性加重。晚期患者可考慮肺移植手術評估。
日常需保持每天3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太極或散步,飲食采用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地中海飲食模式,限制每日食鹽攝入量在5克以下。臥室使用空氣凈化器維持PM2.5低于35μg/m3,睡眠時建議抬高床頭30度以緩解平臥呼吸困難。每3個月需復查肺功能和高分辨率CT,若出現(xiàn)靜息血氧飽和度低于90%或6分鐘內步行距離減少50米以上應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