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真菌的藥有多烯類、氟胞嘧啶類、咪唑類、三唑類、丙烯胺類、灰黃霉素等。正確了解抗真菌藥物,能更好的指導臨床用藥。應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
多烯類包括兩性霉素B、制霉菌素等,對深部真菌抑制性較強。
氟胞嘧啶適用于隱球菌、念珠菌屬所致全身性感染的治療,口服吸收較好,可通過血腦屏障。通常與兩性霉素B聯(lián)用。
咪唑類藥物常用的有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在治療過程中應嚴密觀察臨床征象及監(jiān)測肝功能。
丙烯胺類常見的藥物有特比萘芬、萘替芬等。口服吸收好,作用快,用于治療甲真菌病以及皮損廣泛的淺表皮膚真菌感染,如手足癬、體股癬。
灰黃霉素主要用于治療皮膚癬菌引起的各種淺部真菌病,目前主要用于治療頭癬,仍為首選藥物。
抗真菌藥大多對肝腎功能有影響,且療程往往較長,因此應注意及時監(jiān)測相關指標。抗真菌藥物的合理應用與監(jiān)護十分重要,具體用藥應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醫(yī)生應嚴格掌握抗真菌藥物的使用指征,制定嚴格藥物監(jiān)護計劃,保證患者用藥安全。孕婦及哺乳期婦女都應謹慎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