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子宮脫垂通常無法完全自愈,但輕度脫垂可能通過康復訓練改善癥狀。
1、輕度子宮脫垂:
產后子宮脫垂分為三度,輕度脫垂指宮頸位置下降但未達陰道口。此類情況可通過盆底肌鍛煉促進恢復,如凱格爾運動能增強盆底肌肉支撐力。日常需避免提重物、久站及增加腹壓的動作,咳嗽或打噴嚏時提前收縮盆底肌。堅持3-6個月訓練后,部分患者脫垂程度可減輕。
2、中重度子宮脫垂:
中重度脫垂表現(xiàn)為宮頸或宮體脫出陰道口,伴隨下墜感、排尿困難或性交不適。此類情況需醫(yī)療干預,保守治療可選擇子宮托支撐,手術治療包括陰道前后壁修補術、骶棘韌帶固定術等。脫垂嚴重合并壓力性尿失禁者,可能需聯(lián)合抗尿失禁手術。術后需長期避免重體力勞動,定期復查盆底功能。
產后42天應常規(guī)評估盆底肌力,脫垂患者需增加蛋白質和維生素攝入促進組織修復,如魚類、蛋類及深色蔬菜。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以防便秘加重腹壓。每周3-5次低強度有氧運動如散步、瑜伽有助于盆底血液循環(huán),但需避免卷腹、深蹲等增加盆底負荷的動作。哺乳期女性因激素變化可能延緩恢復,建議斷乳后加強康復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