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萎縮可通過牙周基礎治療、局部藥物應用、全身用藥等方式改善。牙齦萎縮通常由牙周炎、刷牙方式不當、牙齒排列不齊、激素水平變化、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
1、牙周基礎治療:
齦上潔治和齦下刮治是核心治療手段,通過超聲波器械清除牙結(jié)石和菌斑。對于深牙周袋可配合根面平整術,必要時采用引導性組織再生術。治療后需每3-6個月進行牙周維護。
2、局部藥物應用:
米諾環(huán)素軟膏、氯己定含漱液、碘甘油等局部制劑可控制炎癥。藥物緩釋纖維如四環(huán)素纖維可置入牙周袋,含0.12%氯己定的凝膠能抑制菌斑再生。使用時應避開過敏成分。
3、全身用藥:
多西環(huán)素、甲硝唑、阿莫西林等系統(tǒng)抗生素適用于活動期牙周炎。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可緩解疼痛,維生素C補充有助于膠原合成。用藥需遵醫(yī)囑,避免長期使用抗生素。
4、刷牙方式矯正:
改用軟毛牙刷配合巴氏刷牙法,避免橫向用力。電動牙刷選擇聲波震動型,牙膏建議含硝酸鉀或氟化亞錫。牙縫清潔需使用牙線而非牙簽,沖牙器輔助清理齦溝。
5、咬合調(diào)整:
正畸治療改善牙齒排列,調(diào)磨創(chuàng)傷性咬合點。夜磨牙患者需佩戴咬合墊,缺失牙應及時修復。對于重度萎縮伴松動牙,可能需夾板固定或植骨手術。
日常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獼猴桃、西蘭花等食物,避免過硬或過燙飲食。每天叩齒鍛煉可增強牙周組織,配合指腹按摩牙齦促進血液循環(huán)。吸煙者需戒煙,糖尿病患者應嚴格控制血糖。定期口腔檢查能早期發(fā)現(xiàn)牙齦異常,已發(fā)生萎縮者需使用抗敏感牙膏緩解牙根暴露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