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瘙癢癥可使用抗組胺藥、糖皮質激素藥膏、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局部麻醉劑及中藥制劑等藥物緩解癥狀。常用藥物有氯雷他定、糠酸莫米松乳膏、他克莫司軟膏、利多卡因乳膏及爐甘石洗劑。
1、抗組胺藥: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口服抗組胺藥通過阻斷組胺受體減輕過敏反應引起的瘙癢。這類藥物適用于蕁麻疹、過敏性皮炎等伴發(fā)的瘙癢,可能引起輕度嗜睡或口干,需避免與中樞抑制劑同用。
2、糖皮質激素藥膏:
糠酸莫米松乳膏、氫化可的松乳膏等外用激素可快速緩解炎癥性皮膚病導致的瘙癢。適用于濕疹、神經(jīng)性皮炎等局部皮損,長期使用可能導致皮膚萎縮,面部及皮膚薄嫩部位需謹慎。
3、鈣調磷酸酶抑制劑:
他克莫司軟膏、吡美莫司乳膏通過抑制免疫反應減輕特應性皮炎等慢性瘙癢。適合兒童及面部等敏感部位,使用初期可能出現(xiàn)短暫灼熱感,需避光保存。
4、局部麻醉劑:
利多卡因乳膏、普魯卡因凝膠通過阻斷神經(jīng)傳導緩解局限性頑固瘙癢。適用于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或結節(jié)性癢疹,需防止接觸黏膜或大面積使用以免吸收中毒。
5、中藥制劑:
爐甘石洗劑、丹皮酚軟膏等具有清涼止癢功效的中成藥適用于輕度瘙癢或輔助治療。含薄荷腦成分的制劑可能引起皮膚刺激,破損皮膚禁用。
皮膚瘙癢癥患者日常應避免過度清潔,沐浴水溫控制在37℃以下,選擇無皂基弱酸性沐浴露。穿著寬松棉質衣物,室內濕度保持在50%-60%。飲食減少辛辣刺激及海鮮等易致敏食物,適量補充維生素A、E。若瘙癢持續(xù)超過兩周伴皮損加重、夜間影響睡眠或出現(xiàn)發(fā)熱等全身癥狀,需及時就診排查糖尿病、肝膽疾病等系統(tǒng)性疾病可能。老年患者需特別注意避免過度搔抓導致皮膚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