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水腫可能由淋巴管發(fā)育異常、絲蟲感染、腫瘤壓迫、手術創(chuàng)傷、炎癥反應等原因引起,可通過物理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皮膚護理、功能鍛煉等方式改善。
1、先天異常:原發(fā)性淋巴水腫多與淋巴管發(fā)育不良有關,表現為單側肢體增粗。建議穿戴彈力襪配合空氣波壓力治療,每日進行抬腿運動促進淋巴回流。
2、感染因素:絲蟲病破壞淋巴管結構可能導致象皮腫,伴隨皮膚增厚和反復感染。需口服乙胺嗪驅蟲,聯合青霉素控制繼發(fā)感染,嚴重者需進行病變組織切除術。
3、腫瘤壓迫:乳腺癌術后或盆腔腫瘤壓迫淋巴管常見上肢/下肢腫脹。可通過淋巴管靜脈吻合術重建循環(huán),配合低鹽高蛋白飲食,必要時使用地奧司明改善微循環(huán)。
4、醫(yī)源性損傷:淋巴結清掃術后局部淋巴液滯留形成腫脹。術后早期應避免患肢抽血或測血壓,每日進行向心性按摩,采用多層繃帶加壓包扎。
5、慢性炎癥:反復蜂窩織炎導致淋巴管纖維化,出現皮膚橘皮樣改變。急性期需臥床休息并靜脈注射頭孢曲松,慢性期使用羥苯磺酸鈣改善淋巴管功能。
淋巴水腫患者需長期堅持低鈉飲食,每日攝入蛋白質不少于1.2g/kg體重,避免進食辛辣刺激食物。推薦游泳、瑜伽等低沖擊運動,運動時穿戴專業(yè)壓力衣。護理重點包括每日皮膚清潔消毒、避免蚊蟲叮咬、禁止患肢提重物,睡眠時用枕頭墊高水腫肢體。定期進行淋巴引流按摩和壓力治療,監(jiān)測肢體周徑變化,出現發(fā)熱或皮膚破損需及時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