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結一般是指外耳道耵聹栓塞,可通過軟化沖洗、器械取出、負壓吸引、藥物溶解、手術清除等方式處理。耵聹栓塞可能由外耳道狹窄、耵聹分泌過多、炎癥刺激、異物存留、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
1、軟化沖洗
適用于質地較軟的耵聹栓塞。將碳酸氫鈉滴耳液或橄欖油滴入耳道浸泡3-5天,待耵聹軟化后使用生理鹽水進行耳道沖洗。操作時水溫需接近體溫,沖洗力度應輕柔,避免損傷鼓膜。該方法在社區(qū)醫(yī)院或耳鼻喉科門診均可實施。
2、器械取出
適用于位置較淺的硬質耵聹。醫(yī)生會使用耵聹鉤、耳科刮匙等專業(yè)器械,在額鏡或耳內鏡輔助下直接取出。操作需嚴格消毒器械,動作精準避免劃傷外耳道皮膚。兒童或配合度差的患者可能需要束縛固定。
3、負壓吸引
針對松軟但粘稠的耵聹團塊。通過吸引器連接特制吸頭,在可視條件下吸除耳道內耵聹。該方法對耳道損傷較小,但需要專業(yè)設備支持。吸引壓力需控制在安全范圍,避免產生負壓性眩暈。
4、藥物溶解
適用于合并外耳道炎的情況。使用過氧化氫溶液配合抗生素滴耳液,既能溶解耵聹又可控制感染。常用藥物包括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用藥期間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游泳或淋浴進水。
5、手術清除
針對頑固性栓塞或合并外耳道膽脂瘤等特殊情況。需在手術顯微鏡下進行耵聹清除,必要時需行外耳道成形術。術后需定期換藥,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常見術式包括外耳道擴張術、乳突根治術等。
日常應注意避免用棉簽等物品掏耳,游泳時可使用耳塞防護。油性耳體質者建議每3-6個月到耳鼻喉科檢查清理。若出現耳痛、聽力下降、耳鳴等癥狀應及時就醫(yī),切勿自行強行掏挖導致外耳道損傷或鼓膜穿孔。保持耳道干燥清潔,控制慢性中耳炎等基礎疾病有助于預防耵聹栓塞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