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骨吸收可通過口腔衛(wèi)生維護、營養(yǎng)補充、咬合調整、疾病控制和定期檢查等方式預防。牙槽骨吸收通常由牙周炎、骨質疏松、牙齒缺失、咬合創(chuàng)傷和內分泌紊亂等原因引起。
1、口腔衛(wèi)生:
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潔牙齒,配合牙線或沖牙器清除鄰面菌斑。牙菌斑堆積會刺激牙齦炎癥,長期未控制可導致牙周韌帶破壞,進而引發(fā)牙槽骨吸收。建議每年接受1-2次專業(yè)潔治,及時清除齦下結石。
2、營養(yǎng)干預:
鈣質與維生素D缺乏會降低骨代謝活性。日常需攝入牛奶、奶酪、深綠色蔬菜等富鈣食物,配合三文魚、蛋黃等維生素D來源。絕經期女性可考慮補充碳酸鈣、骨化三醇等制劑,但需監(jiān)測血鈣濃度。
3、咬合平衡:
夜磨牙或牙齒排列不齊會造成局部咬合過載。佩戴定制咬合墊可分散壓力,正畸治療能改善牙齒排列。對于存在早接觸的患牙,選擇性調磨可減少側向力對牙槽骨的損傷。
4、疾病控制:
糖尿病患者的糖化終產物會加速牙周組織破壞,需將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牙周炎急性期可能出現(xiàn)牙齦出血、牙齒松動,需進行齦下刮治配合多西環(huán)素、米諾環(huán)素等局部緩釋藥物。
5、缺牙修復:
牙齒缺失超過三個月未修復會導致鄰牙傾斜和對頜牙伸長。種植體植入能有效傳遞咀嚼應力刺激骨再生,活動義齒需定期調整基托避免壓迫剩余牙槽嵴。骨增量手術可采用GBR技術或骨粉填充。
保持每日30分鐘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可提升骨密度,避免吸煙及過量酒精攝入。使用含氟牙膏配合氯己定漱口水能減少致齲菌數(shù)量,每半年拍攝全景片監(jiān)測牙槽骨高度變化。出現(xiàn)牙齒移位或牙齦退縮時需立即進行牙周探診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