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肝炎可通過皮膚鞏膜黃染、尿液深黃等癥狀初步判斷,確診需結合肝功能檢查和肝炎病毒標志物檢測。
黃疸肝炎主要表現為皮膚、眼白發(fā)黃,尿液顏色加深呈濃茶色,可能伴隨食欲減退、惡心嘔吐、乏力等癥狀。輕度黃疸可能僅表現為鞏膜輕度黃染,重度黃疸時全身皮膚明顯發(fā)黃,甚至出現皮膚瘙癢。部分患者會出現肝區(qū)隱痛或腹脹不適,急性發(fā)作期可能出現發(fā)熱癥狀。
1、診斷依據:
肝功能檢查顯示血清總膽紅素升高,直接膽紅素占比超過60%提示梗阻性黃疸。谷丙轉氨酶和谷草轉氨酶顯著升高反映肝細胞損傷。肝炎病毒標志物檢測可明確病因,甲型肝炎病毒抗體IgM陽性提示急性感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超過6個月可診斷為慢性乙肝。
2、鑒別診斷:
需要與溶血性黃疸、梗阻性黃疸等疾病區(qū)分。溶血性黃疸以間接膽紅素升高為主,伴有貧血表現。梗阻性黃疸常見于膽管結石或腫瘤,影像學檢查可見膽管擴張。藥物性肝損傷有明確用藥史,停藥后肝功能多可恢復。
日常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保證充足睡眠。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適量補充優(yōu)質蛋白,限制高脂肪食物。嚴格戒酒,避免使用損肝藥物。定期監(jiān)測肝功能指標,按醫(yī)囑進行抗病毒治療。保持規(guī)律作息和適度運動有助于肝功能恢復,出現癥狀加重應及時就醫(yī)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