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增生存在癌變風險,具體與增生類型、激素水平及伴隨疾病相關。非典型增生癌變率顯著高于單純性增生,可通過病理活檢鑒別分類,結合孕激素治療或手術干預降低風險。
1、單純性增生:雌激素長期刺激為主要誘因,表現(xiàn)為月經紊亂或經量增多。這類增生癌變率低于1%,多數通過口服黃體酮、地屈孕酮等藥物調節(jié)周期,定期超聲監(jiān)測內膜厚度可有效控制進展。
2、復雜性增生:伴隨腺體結構異常但無非典型細胞,與多囊卵巢綜合征密切相關。約3%可能發(fā)展為癌,建議采用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tǒng)曼月樂環(huán)治療,每3-6個月需進行診刮復查。
3、非典型增生:屬于癌前病變,40%-60%患者可能進展為子宮內膜癌??赡芘cPTEN基因突變相關,常見異常子宮出血癥狀。大劑量甲羥孕酮治療3-6個月后需再次活檢,無效者需考慮子宮切除術。
4、肥胖相關增生:脂肪組織分泌的雌激素促進內膜過度生長,BMI>30者風險增加3倍。減輕體重5%-10%可顯著改善預后,推薦地中海飲食搭配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每周至少150分鐘。
5、絕經后增生:無孕激素對抗的雌激素暴露是主因,異常陰道出血為典型癥狀。需排除子宮內膜癌后采用雌孕激素聯(lián)合療法,必要時行宮腔鏡電切術,術后每年需隨訪腫瘤標志物CA125。
日常需限制高脂高糖飲食,增加十字花科蔬菜攝入。每周進行3次3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運動,避免熬夜及精神壓力。絕經后婦女出現(xiàn)陰道流血應立即就醫(yī),長期服用他莫昔芬者需每半年檢查內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