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痔出血可通過溫水坐浴、飲食調整、局部用藥、硬化劑注射、膠圈套扎等方式治療。內痔出血通常由便秘、久坐久站、妊娠、靜脈曲張、肛墊下移等原因引起。
1、溫水坐?。?/h3>
每日用40℃左右溫水坐浴10-15分鐘,促進肛門血液循環(huán),緩解靜脈淤血。坐浴后保持局部干燥,避免細菌滋生。該方法能減輕水腫和疼痛,但對嚴重出血效果有限。
2、飲食調整:
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如燕麥、火龍果、芹菜等,每日飲水量不低于1500ml。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避免飲酒。規(guī)律飲食有助于軟化糞便,減少排便時對痔核的摩擦損傷。
3、局部用藥:
使用復方角菜酸酯栓、馬應龍麝香痔瘡膏、太寧乳膏等藥物。這些藥物含抗炎止血成分,能直接作用于出血部位。用藥前需清潔肛門,孕婦應在醫(yī)師指導下使用。
4、硬化劑注射:
適用于Ⅰ-Ⅱ期內痔,將聚桂醇或魚肝油酸鈉注入痔核基底部。該操作可使血管纖維化萎縮,門診即可完成??赡芘c注射疼痛、局部硬結有關,通常表現(xiàn)為短暫肛門墜脹感。
5、膠圈套扎:
通過器械將特制膠圈套扎在痔核根部,阻斷血供使痔核壞死脫落。該治療需專業(yè)醫(yī)師操作,可能與術后出血、感染有關,通常表現(xiàn)為套扎后3-5天排便時膠圈脫落。
建議每日進行提肛運動,采取3秒收縮、3秒放松的節(jié)奏,每組20次。可食用黑木耳、豬血等富含鐵元素食物預防貧血。若出血持續(xù)1周未緩解或出現(xiàn)頭暈乏力,需及時就醫(yī)排除其他肛腸疾病。保持規(guī)律作息,避免如廁時久蹲,排便后建議使用濕廁紙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