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陰道疼痛的持續(xù)時間因人而異,多數產婦在2-4周內逐漸緩解。疼痛程度與分娩方式、會陰裂傷或側切情況、個人恢復能力等因素相關。
自然分娩過程中,會陰部可能因胎頭壓迫或醫(yī)源性側切出現損傷。輕度裂傷Ⅰ-Ⅱ度通常伴隨1-2周的刺痛感,尤其在坐立或排便時明顯。若存在Ⅲ-Ⅳ度裂傷或復雜側切,恢復期可能延長至4-6周,需配合醫(yī)療處置。剖宮產產婦雖無經陰道損傷,但宮縮痛可能持續(xù)1周左右。
產后24小時內冰敷可減輕腫脹,72小時后改為溫水坐浴促進血液循環(huán)。使用環(huán)形坐墊分散壓力,如廁后從前往后清潔會陰。醫(yī)療級修復措施包括低頻電刺激促進肌肉康復,嚴重瘢痕粘連者可考慮超聲治療。日常避免提重物或久站,咳嗽時用手按壓傷口減少牽拉痛。
建議攝入富含鋅的海產品加速黏膜修復,補充維生素C的獼猴桃增強結締組織彈性。凱格爾運動應從產后第3周開始,每日3組收縮練習改善盆底肌張力。若疼痛持續(xù)超過6周伴發(fā)熱或異常分泌物,需排除感染或血腫可能。哺乳期催產素分泌有助于子宮復舊,間接緩解盆腔不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