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膜穿孔未及時修補可能導致聽力下降、反復感染和膽脂瘤形成。耳膜穿孔的長期影響主要與穿孔大小、位置以及是否繼發(fā)感染有關。
生理性因素中,小穿孔可能因外耳道進水或氣壓驟變導致。避免游泳時耳道進水,乘坐飛機時可咀嚼口香糖平衡壓力。中耳炎是常見病理性因素,穿孔后細菌易侵入中耳腔引發(fā)流膿、耳痛,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控制感染。外傷性穿孔多伴有耳鳴癥狀,急性期需保持耳道干燥。
病理性因素中,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可能造成穿孔邊緣鈣化,表現(xiàn)為持續(xù)耳漏和鼓膜硬化斑。膽脂瘤型中耳炎可能破壞聽小骨,需行鼓室成形術重建傳音結(jié)構(gòu)。超過3個月未愈合的穿孔可能形成永久性穿孔,需手術修補。
長期未修補的大穿孔可能造成混合性耳聾,此時需聯(lián)合使用助聽器和鼓膜修補術。兒童患者未及時處理可能影響語言發(fā)育,建議在學齡前完成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