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牙冠可能出現牙齦炎癥、牙齒敏感、咬合不適、繼發(fā)齲齒、牙髓損傷等常見問題,多數與操作技術或后期維護有關。主要風險包括基牙預備損傷、邊緣密合度不足、鄰接關系異常、生物相容性反應及咬合干擾。
1、牙齦炎癥:
牙冠邊緣刺激牙齦組織可能引發(fā)慢性炎癥,表現為牙齦紅腫、出血。常見于冠體邊緣未完全覆蓋預備體、拋光不足或粘接劑殘留等情況。需定期牙周維護,嚴重者需拆除冠體重新修復。
2、牙齒敏感:
基牙預備時牙本質暴露可能導致冷熱刺激敏感,通常2-4周自行緩解。持久敏感需排查是否存在粘接劑滲漏或微滲漏,必要時使用脫敏劑或更換修復體。
3、咬合不適:
修復體咬合高點可能引發(fā)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或咀嚼肌疲勞。通過咬合紙檢查調磨可改善,復雜病例需配合咬合板治療。早期調改可避免長期咬合創(chuàng)傷。
4、繼發(fā)齲齒:
冠體邊緣微滲漏易致細菌積聚,尤其糖尿病患者風險更高。X線片可發(fā)現隱蔽性齲壞,預防需加強鄰面清潔并使用含氟漱口水。發(fā)現齲壞需及時去腐充填。
5、牙髓損傷:
深齲預備或高速車針產熱可能引起可復性牙髓炎,表現為自發(fā)痛或夜間痛?;钏璞4嬷委熓r需根管治療,術前CBCT評估牙髓狀態(tài)可降低風險。
建議選擇二氧化鋯等生物相容性材料,避免過薄修復體設計。日常使用牙線清理冠體鄰面,每年進行口腔檢查及X線評估。出現持續(xù)疼痛、牙齦增生或修復體松動時需及時復診。金屬過敏體質者應提前進行材料測試,糖尿病患者需加強血糖控制以降低感染風險。正確的口腔維護可使牙冠使用壽命延長至10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