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附近有硬塊按壓會疼可能與痔瘡、肛周膿腫、肛瘺、皮脂腺囊腫、肛裂等因素有關。肛門硬塊伴隨疼痛需結合具體形態(tài)和伴隨癥狀判斷病因,常見于肛周感染性或炎癥性疾病。
痔瘡是肛門靜脈曲張形成的團塊,血栓性外痔可觸及質(zhì)硬結節(jié)。久坐、便秘等誘因導致靜脈回流受阻,表現(xiàn)為排便后腫物脫出或肛周紫黑色硬結,伴有灼痛感。溫水坐浴可緩解癥狀,馬應龍麝香痔瘡栓、化痔栓等藥物可減輕炎癥,嚴重者需行痔切除術。
肛腺感染引發(fā)化膿性炎癥,初期為皮下硬結并快速增大,伴隨跳痛和發(fā)熱。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原體入侵導致局部紅腫熱痛,可能破潰流膿。需手術切開引流,配合頭孢克肟、甲硝唑等抗生素治療,延誤處理可能發(fā)展為肛瘺。
肛周膿腫破潰后形成連通肛管的異常管道,外口處可觸及條索狀硬結,按壓有膿液滲出。反復感染導致瘺管纖維化,活動期疼痛明顯。手術切除瘺管是根治方法,術后需高錳酸鉀坐浴預防復發(fā),合并感染時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控制炎癥。
肛周皮脂腺堵塞形成囊性腫物,繼發(fā)感染時體積增大變硬,壓痛顯著。囊腫壁完整時呈圓形隆起,細菌感染后可能化膿。小囊腫無須處理,感染期需口服左氧氟沙星,較大囊腫需手術完整摘除囊壁。
糞便摩擦導致肛管皮膚縱行裂傷,慢性肛裂邊緣增生形成哨兵痔,觸診有硬結感。典型表現(xiàn)為排便時刀割樣疼痛和便血。硝酸甘油軟膏可松弛括約肌促進愈合,頑固性肛裂需行側方內(nèi)括約肌切開術。
肛門硬塊患者應保持每日溫水坐浴,避免辛辣刺激飲食,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預防便秘。選擇透氣棉質(zhì)內(nèi)褲減少摩擦,排便后清潔使用柔軟紙巾。若硬塊持續(xù)增大、出現(xiàn)發(fā)熱或潰爛,須及時至肛腸科就診,通過直腸指診和肛周超聲明確診斷。禁止自行擠壓或使用偏方處理,以免感染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