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酸痛可通過熱敷按摩、適度運動、藥物緩解、物理治療、病因治療等方式改善。酸痛可能由肌肉勞損、病毒感染、纖維肌痛綜合征、電解質(zhì)紊亂、慢性疲勞綜合征等因素引起。
1、熱敷按摩:
局部熱敷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緩解肌肉緊張,建議使用40℃左右熱毛巾敷于酸痛部位15-20分鐘。配合拇指指腹環(huán)形按壓酸痛肌肉群,重點按摩肩頸、腰背等易勞損區(qū)域,每日2-3次可有效松解肌筋膜粘連。
2、適度運動:
進行低強度有氧運動如游泳、瑜伽等,每次30分鐘以內(nèi),能促進乳酸代謝并增強肌肉耐力。運動后需進行充分拉伸,重點放松股四頭肌、腓腸肌等大肌群,避免突然停止運動導致代謝廢物堆積加重酸痛。
3、藥物緩解:
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可短期使用,肌肉松弛劑如鹽酸乙哌立松適用于痙攣性疼痛。中成藥如追風透骨丸對風濕性酸痛有效,使用藥物需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避免長期服用產(chǎn)生胃腸道副作用。
4、物理治療:
經(jīng)皮神經(jīng)電刺激通過低頻電流阻斷痛覺傳導,超聲波治療能促進組織修復,兩者均需專業(yè)醫(yī)師操作。對于頑固性酸痛可采用沖擊波治療,通過機械應力作用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一般需3-5次療程。
5、病因治療:
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酸痛需抗病毒治療,纖維肌痛綜合征需配合認知行為療法。電解質(zhì)紊亂者應補充鉀、鎂等礦物質(zhì),慢性疲勞綜合征需進行睡眠管理和壓力調(diào)節(jié),病因解除后酸痛癥狀可顯著緩解。
日常應注意保持規(guī)律作息,每日飲水1500-2000ml促進代謝廢物排出,飲食中增加富含ω-3脂肪酸的三文魚、亞麻籽等抗炎食物。避免長時間維持固定姿勢,每1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睡眠時選擇硬度適中的床墊。如酸痛持續(xù)超過1周或伴隨發(fā)熱、關(guān)節(jié)腫脹等癥狀,建議及時就診排查風濕免疫性疾病等潛在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