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癇前期高危人群包括初產婦、多胎妊娠者、慢性高血壓患者、肥胖人群及有家族病史者。
1、初產婦:
首次妊娠女性體內血管適應性調節(jié)機制尚未完善,胎盤形成過程中螺旋動脈重塑不足可能導致胎盤缺血缺氧,進而誘發(fā)子癇前期。建議定期監(jiān)測血壓和尿蛋白,保持低鹽飲食并補充鈣劑。
2、多胎妊娠:
雙胎或三胎妊娠時胎盤負荷顯著增加,胎盤源性抗血管生成因子分泌異常,可能引發(fā)全身血管內皮功能障礙。需增加產檢頻率,每日攝入足量優(yōu)質蛋白如魚肉、豆制品。
3、慢性高血壓:
孕前存在高血壓疾病者血管彈性下降,妊娠期血容量增加會加重血管壓力。這類人群可能伴隨頭痛、視物模糊等癥狀。臨床常用拉貝洛爾、硝苯地平控制血壓,嚴重時需硫酸鎂解痙。
4、肥胖孕婦:
體重指數(shù)超過30kg/m2時脂肪組織分泌的炎癥因子會干擾血管功能,胰島素抵抗可能加劇內皮損傷。建議妊娠期每周進行3次30分鐘低強度運動如孕婦瑜伽,控制體重增長在11kg以內。
5、家族遺傳史:
母親或姐妹有子癇前期病史者患病風險增加3-5倍,可能與血管緊張素原基因突變有關。這類孕婦需從孕12周起每日服用阿司匹林,并監(jiān)測胎兒臍動脈血流。
高危人群應保證每日鈣攝入1000mg,優(yōu)先選擇低脂乳制品和深綠色蔬菜;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或游泳;睡眠時采取左側臥位改善胎盤灌注。出現(xiàn)持續(xù)性頭痛、右上腹痛或尿量減少需立即就醫(yī),子癇前期進展可能需提前終止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