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皮膚瘙癢可能與肝膽疾病、腎臟疾病、內分泌疾病、血液系統疾病、皮膚疾病等多種器官或系統問題有關。瘙癢是皮膚或黏膜受刺激后產生的抓撓欲望,涉及神經傳導、炎癥介質釋放等復雜機制,需結合伴隨癥狀綜合判斷。
1、肝膽疾病
膽汁淤積性肝病如原發(fā)性膽汁性膽管炎、膽道梗阻時,膽汁酸鹽沉積于皮膚刺激神經末梢引發(fā)瘙癢。這類瘙癢多伴黃疸、尿色加深,手掌和足底癥狀更明顯。治療需針對原發(fā)病使用熊去氧膽酸,嚴重時需行膽道引流術。
2、腎臟疾病
慢性腎衰竭患者因鈣磷代謝紊亂、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導致皮膚干燥和瘙癢,尿毒癥毒素蓄積也會刺激皮膚。血液透析可部分緩解癥狀,使用加巴噴丁或活性炭制劑有一定效果,腎移植是根本解決方案。
3、內分泌疾病
甲狀腺功能亢進時代謝增快導致皮膚敏感,糖尿病引發(fā)神經病變和脫水性瘙癢。糖尿病患者易合并真菌感染加重癥狀??刂苹A疾病是關鍵,甲狀腺問題需服用甲巰咪唑,糖尿病需胰島素調控血糖。
4、血液系統疾病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淋巴瘤等血液病會釋放組胺等介質引發(fā)瘙癢,多伴體重下降、夜間盜汗。需通過骨髓穿刺確診,治療原發(fā)病可采用羥基脲、干擾素等藥物,瘙癢嚴重時可用抗組胺藥臨時緩解。
5、皮膚疾病
特應性皮炎、蕁麻疹等直接損傷皮膚屏障功能,干燥癥多見于老年人。這類瘙癢常有明確皮損,需避免過度清潔,使用尿素軟膏保濕,嚴重時短期外用糖皮質激素如地奈德乳膏,口服氯雷他定抗過敏。
日常應避免熱水燙洗、使用堿性洗劑,穿著純棉衣物減少摩擦。室內濕度保持在百分之五十左右,沐浴后及時涂抹無刺激保濕霜。記錄瘙癢發(fā)作時間、誘因和伴隨癥狀,有助于醫(yī)生判斷病因。若瘙癢持續(xù)超過兩周、影響睡眠或出現皮膚破損、發(fā)熱等癥狀,須盡快到皮膚科或內科就診完善肝功能、腎功能、甲狀腺功能等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