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血性羊水可通過一般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干預。血性羊水可能與胎盤早剝、前置胎盤、胎膜早破、子宮破裂、凝血功能障礙等因素有關。
1、一般治療
孕婦需立即臥床休息并采取左側臥位,減少活動以降低子宮張力。持續(xù)監(jiān)測胎心變化及宮縮情況,通過吸氧改善胎兒缺氧狀態(tài)。建立靜脈通道補充血容量,必要時進行輸血準備。記錄陰道流血量及性狀,保持會陰清潔避免感染。
2、藥物治療
對于胎盤早剝可選用硫酸鎂抑制宮縮,地塞米松促進胎肺成熟。前置胎盤出血時使用止血敏等止血劑,配合宮縮抑制劑如利托君。凝血功能障礙需輸注冷沉淀或新鮮冰凍血漿,感染性因素需用頭孢曲松等抗生素。所有藥物均需在產科醫(yī)師指導下使用。
3、手術治療
孕周超過34周或胎兒窘迫時需緊急剖宮產終止妊娠。胎盤植入需行子宮動脈栓塞或子宮切除術,子宮破裂需立即開腹修補或切除。手術前后需多學科協作處理可能出現的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并發(fā)癥。
4、病因處理
胎盤早剝需解除誘因如控制妊娠期高血壓,前置胎盤根據類型選擇期待療法或終止妊娠。胎膜早破需預防感染并評估胎兒成熟度,子宮破裂需緊急手術干預。凝血功能異常需針對原發(fā)病因進行糾正。
5、監(jiān)護管理
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孕婦生命體征,每4小時監(jiān)測血紅蛋白變化。超聲動態(tài)評估胎盤位置及胎兒狀況,進行胎心電子監(jiān)護。記錄24小時出入量,定期復查凝血功能及肝腎功能。做好新生兒復蘇準備及產后出血預防措施。
血性羊水孕婦應絕對臥床避免劇烈活動,禁止陰道檢查或肛查等刺激操作。飲食選擇高蛋白易消化食物,補充鐵劑預防貧血。保持情緒穩(wěn)定,家屬需協助記錄胎動變化。出現宮縮加劇或出血量增加時需立即呼叫醫(yī)護人員,產后需密切觀察惡露情況及子宮復舊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