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流產的臨床表現可能由陰道流血、下腹疼痛、妊娠組織排出、子宮收縮、感染等癥狀組成。
1、陰道流血:早期自然流產常表現為少量暗紅色或鮮紅色陰道出血,可能持續(xù)數天至數周。出血量可逐漸增多,需警惕大出血風險。建議臥床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及時就醫(yī)評估妊娠狀態(tài)。
2、下腹疼痛:多表現為陣發(fā)性下腹墜痛或腰骶部酸痛,疼痛程度從隱痛逐漸發(fā)展為劇烈絞痛。疼痛可能與子宮收縮有關,可嘗試熱敷緩解。若疼痛持續(xù)加重需排除宮外孕等急腹癥。
3、妊娠組織排出:完全流產時可見完整孕囊或絨毛組織排出,不全流產則殘留部分組織。排出物應保留供醫(yī)生檢查,超聲確認宮腔是否清潔。殘留組織可能導致持續(xù)出血或感染。
4、子宮收縮:流產過程中子宮通過收縮排出內容物,可觸及子宮變硬。收縮頻率隨流產進展而增加,類似分娩過程。完全流產后子宮逐漸復舊,收縮感減輕。
5、感染跡象:表現為發(fā)熱、寒戰(zhàn)、膿性分泌物或惡臭排出物,提示流產合并感染。需立即就醫(yī)進行抗感染治療,常用抗生素包括頭孢曲松、甲硝唑、多西環(huán)素等。嚴重感染可能引發(fā)盆腔炎或敗血癥。
流產后建議攝入富含鐵質的食物如動物肝臟、菠菜、紅棗以糾正貧血,避免生冷辛辣刺激。兩周內禁止盆浴和性生活,恢復期可進行散步等低強度運動。定期復查血HCG及超聲,觀察子宮恢復情況。心理疏導有助于緩解焦慮情緒,計劃再次妊娠前建議進行孕前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