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情況下可以避免藥物性白內障的發(fā)生。關鍵在于嚴格遵醫(yī)囑使用可能誘發(fā)白內障的藥物,并定期進行眼科檢查。
一、藥物性白內障的誘發(fā)因素:
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如潑尼松、地塞米松是主要誘因,這類藥物可能通過改變晶狀體代謝導致混濁??咕癫∷幬锶缏缺?、抗腫瘤藥物如白消安等也可能增加風險。藥物性白內障通常與用藥劑量和時長呈正相關,短期小劑量使用一般不會造成不可逆損傷。
二、預防措施與早期干預:
使用高風險藥物時應每3-6個月進行裂隙燈檢查,發(fā)現晶狀體后囊下混濁需及時調整用藥方案。糖尿病患者需更嚴格控制血糖,高血壓患者需維持血壓穩(wěn)定以降低疊加風險。日常佩戴防紫外線眼鏡可減少光線對晶狀體的二次損傷,補充富含維生素C、E的深色蔬菜水果有助于抗氧化保護。
對于必須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的慢性病患者,醫(yī)生可能采用局部給藥替代全身用藥,或聯用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來減少激素用量。已出現早期混濁時可嘗試吡諾克辛滴眼液延緩進展,但需在眼科醫(yī)生監(jiān)測下使用。建議高風險人群建立視力檔案,定期檢查對比敏感度和眩光測試,保持每天30分鐘戶外活動促進眼部血液循環(huán),避免吸煙和過量飲酒等加重氧化應激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