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瀉可通過蒙脫石散、胰酶腸溶膠囊、消旋卡多曲等藥物治療,通常由胰腺功能不全、乳糜瀉、腸道菌群紊亂、膽道梗阻、短腸綜合征等原因引起。
1、胰腺功能不全:
胰腺分泌的脂肪酶不足導致脂肪消化障礙,可能與慢性胰腺炎、胰腺切除術后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xiàn)為糞便油膩惡臭、體重下降等癥狀。治療需補充胰酶制劑如胰酶腸溶膠囊,同時限制每日脂肪攝入量低于40克。
2、乳糜瀉:
麩質(zhì)蛋白誘發(fā)小腸絨毛萎縮,影響脂肪吸收,可能與遺傳易感性、自身免疫反應等因素有關。典型癥狀包括腹瀉、腹脹及營養(yǎng)不良。嚴格無麩質(zhì)飲食是基礎治療,重癥可短期使用潑尼松控制炎癥反應。
3、腸道菌群紊亂:
長期抗生素使用或飲食失衡破壞腸道微生態(tài),導致脂肪分解吸收異常。建議補充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膠囊等益生菌,每日攝入300克發(fā)酵乳制品有助于菌群定植。
4、膽道梗阻:
膽管結(jié)石或腫瘤阻礙膽汁排泄,影響脂肪乳化過程,常伴皮膚瘙癢、陶土樣便。解除梗阻需行ERCP取石或膽管支架植入術,術前可短期使用熊去氧膽酸促進膽汁流動。
5、短腸綜合征:
廣泛腸切除后吸收面積不足,剩余腸道代償期內(nèi)需靜脈營養(yǎng)支持??祻推诓捎玫椭仫嬍常?-8次少量進食,配合生長抑素類似物奧曲肽減少腸液分泌。
脂肪瀉患者需長期監(jiān)測體重和營養(yǎng)指標,每日保證30分鐘步行促進腸蠕動,烹飪選用橄欖油等中鏈脂肪酸,避免高纖維食物加重腹瀉。急性發(fā)作期可口服蒙脫石散保護腸黏膜,持續(xù)3天未緩解需進行糞便脂肪定量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