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莖流膿或分泌物性狀改變需警惕泌尿生殖系統(tǒng)感染,常見于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等疾病,可通過抗生素治療、局部清潔等方式干預。該癥狀通常由性傳播感染、尿路逆行感染、衛(wèi)生習慣不良、前列腺炎或包皮龜頭炎等因素引起。
1、性傳播感染:淋球菌或衣原體感染是常見病因,可能與無保護性行為、多性伴侶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xiàn)為尿道刺痛、黃色膿性分泌物等癥狀。確診后需使用頭孢曲松、阿奇霉素或多西環(huán)素等藥物治療,性伴侶需同步治療。
2、尿路逆行感染:細菌經尿道口上行感染可能導致化膿性分泌物,與憋尿、飲水不足相關。保持每日2000ml飲水量,避免久坐,可配合左氧氟沙星等喹諾酮類藥物治療。
3、衛(wèi)生管理缺陷:包皮過長者易積存包皮垢,可能引發(fā)白色豆腐渣樣分泌物。每日溫水清洗生殖器,包莖患者建議行包皮環(huán)切術,合并真菌感染時需使用克霉唑乳膏。
4、前列腺炎: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可能引起尿道滴白現(xiàn)象,與久坐、飲酒有關。需進行前列腺液檢查,治療方案包括坦索羅辛等α受體阻滯劑配合前列腺按摩。
5、包皮龜頭炎:念珠菌或細菌感染可能導致龜頭紅腫伴稀薄膿液,糖尿病患者風險更高。外用復方酮康唑軟膏,合并糖尿病需優(yōu)先控制血糖水平。
日常需選擇棉質透氣內褲,避免辛辣飲食及酒精刺激。急性期暫停性生活,觀察48小時無改善或出現(xiàn)發(fā)熱、睪丸腫痛時需急診處理。建議進行尿常規(guī)、分泌物涂片及細菌培養(yǎng)檢查,治療期間補充維生素C增強免疫力,性行為堅持使用避孕套預防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