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宮產瘢痕憩室可通過定期隨訪、藥物治療、宮腔鏡手術、腹腔鏡手術、憩室修補術等方式干預。該癥狀通常由子宮切口愈合不良、感染、縫合技術、子宮內膜異位、多次剖宮產等因素引起。
1、愈合不良:子宮肌層未完全愈合形成凹陷,可能與切口位置選擇不當或個體愈合能力差異有關。日常需避免劇烈運動,定期超聲監(jiān)測憩室深度變化。
2、感染因素:術后子宮內膜炎可能破壞切口愈合進程,通常表現(xiàn)為異常出血、下腹隱痛。急性期需使用頭孢曲松、甲硝唑、多西環(huán)素等抗感染治療。
3、縫合技術:單層縫合較雙層縫合更易發(fā)生憩室,與縫合張力過大或線結過緊有關。對于經血滯留癥狀,可考慮口服避孕藥調節(jié)月經周期。
4、子宮內膜異位:異位內膜組織侵入瘢痕處可能導致憩室擴大,常伴隨進行性痛經。宮腔鏡電切術能清除病灶,嚴重者需聯(lián)合GnRH-a類藥物抑制內膜生長。
5、多次手術史:重復剖宮產使瘢痕部位組織彈性降低,憩室發(fā)生率增加3-5倍。腹腔鏡下憩室切除并子宮重建術適用于有生育需求者,術后需避孕12-18個月。
日常需加強盆底肌訓練如凱格爾運動,避免增加腹壓動作。飲食注意補充優(yōu)質蛋白和維生素C促進組織修復,推薦攝入魚類、獼猴桃及深色蔬菜。出現(xiàn)經期延長或同房后出血應及時就診,計劃妊娠前需經陰道超聲評估子宮下段肌層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