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量過少可能是正常生理現(xiàn)象,也可能與內分泌失調、子宮內膜損傷、卵巢功能減退、多囊卵巢綜合征、甲狀腺功能異常等因素有關。月經量少于20毫升或經期短于2天需警惕病理狀態(tài)。
1、內分泌失調
長期精神壓力大或過度節(jié)食可能導致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紊亂,引起促卵泡激素和雌激素分泌不足。這類情況通常伴隨周期延長,可通過規(guī)律作息、均衡飲食改善,必要時需檢測性激素六項。
2、子宮內膜損傷
多次人工流產或宮腔操作可能造成內膜基底層受損,表現(xiàn)為月經量銳減且難以恢復。宮腔鏡檢查可確診,對于宮腔粘連患者需行宮腔鏡下分離術,術后配合雌激素治療促進內膜修復。
3、卵巢功能減退
40歲前出現(xiàn)卵巢儲備功能下降時,月經量會逐漸減少并伴隨潮熱盜汗等更年期癥狀??姑缋展芗に貦z測能評估卵巢功能,激素替代治療可緩解癥狀但需嚴格監(jiān)測乳腺和子宮內膜狀況。
4、多囊卵巢綜合征
高雄激素血癥和胰島素抵抗會導致月經稀發(fā),經量減少的同時常見痤瘡、多毛表現(xiàn)??诜绦П茉兴幙烧{節(jié)周期,二甲雙胍能改善胰島素抵抗,但需持續(xù)治療3-6個月見效。
5、甲狀腺功能異常
甲狀腺激素直接影響子宮內膜增殖,甲減患者常見月經量少伴怕冷、便秘。促甲狀腺激素檢測能明確診斷,左甲狀腺素鈉替代治療可使月經量逐漸恢復正常水平。
建議記錄至少3個月經周期的出血量和使用衛(wèi)生巾數(shù)量,避免過度節(jié)食和熬夜??蛇m量增加核桃、亞麻籽等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經期注意腹部保暖。若連續(xù)出現(xiàn)月經量明顯減少或周期紊亂,應及時進行婦科超聲和性激素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后,中醫(yī)調理如四物湯等也有一定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