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可通過頭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對乙酰氨基酚等藥物緩解癥狀。乳腺炎通常由乳汁淤積、細菌感染、乳頭皸裂、免疫力下降、哺乳方式不當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療:
細菌性乳腺炎需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頭孢呋辛能有效對抗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常見致病菌。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對耐藥菌株具有廣譜抗菌作用。用藥期間需完成整個療程,避免耐藥性產生。
2、止痛藥物:
對乙酰氨基酚可緩解乳房脹痛和發(fā)熱癥狀,哺乳期使用需嚴格遵醫(yī)囑。布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藥能減輕局部紅腫熱痛,但可能影響乳汁分泌量。
3、通乳護理:
哺乳前熱敷配合手法按摩促進乳汁排出,每次哺乳后冷敷減輕充血。保持2-3小時哺乳間隔,優(yōu)先排空患側乳房,使用吸奶器輔助排空殘余乳汁。
4、感染預防:
哺乳前后用溫水清潔乳頭,糾正嬰兒含接姿勢避免乳頭損傷。選擇透氣棉質哺乳文胸,出現乳頭皸裂時可涂抹羊毛脂軟膏促進愈合。
5、增強免疫:
保證每日2000ml飲水,攝入優(yōu)質蛋白如魚肉、雞蛋。補充維生素C可通過獼猴桃、鮮棗等食物獲取,必要時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乳鐵蛋白等免疫調節(jié)劑。
急性期應暫?;紓炔溉榈瓒ㄆ谂趴杖橹?,癥狀緩解后恢復親喂。每日進行擴胸運動和肩部環(huán)繞練習改善循環(huán),選擇無鋼圈哺乳文胸避免壓迫。飲食注意減少油膩湯水攝入,優(yōu)先選擇絲瓜、蒲公英等具有通乳作用的食材,持續(xù)發(fā)熱或膿腫形成需立即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