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巴后縮可通過正畸治療、正頜手術、功能矯治器、注射填充、日常訓練等方式改善。該癥狀可能由遺傳因素、不良口腔習慣、頜骨發(fā)育異常、外傷、鼻咽部疾病等原因引起。
1、正畸治療:適用于輕度下頜發(fā)育不足或牙齒排列問題導致的假性后縮。通過固定矯治器調整牙齒角度,配合頜間牽引促進下頜骨生長。常見矯治器包括金屬托槽、陶瓷托槽、隱形矯治器等,治療周期約1-3年。需注意保持口腔衛(wèi)生,避免硬質食物損壞矯治裝置。
2、正頜手術:針對嚴重骨性畸形患者,通常采用下頜骨矢狀劈開術SSRO或頦成形術。手術需在全身麻醉下進行,通過截骨前移下頜骨或頦部改善面型。術后需頜間固定4-6周,配合流質飲食。可能出現(xiàn)暫時性神經(jīng)麻木、出血等并發(fā)癥,需定期復查頜骨愈合情況。
3、功能矯治器:適用于生長發(fā)育期青少年,如Twin-block、Activator等可拆卸裝置。通過改變下頜位置刺激骨改建,每日需佩戴12-14小時。治療關鍵期在8-14歲,需配合肌功能訓練糾正舌位異常。可能出現(xiàn)短暫發(fā)音障礙,需定期調整矯治力度。
4、注射填充:采用玻尿酸或自體脂肪進行頦部塑形,適合拒絕手術的輕度后縮患者。玻尿酸維持6-12個月,需避開血管神經(jīng)束注射;自體脂肪存活率約30-70%,可能需二次填充。術后可能出現(xiàn)腫脹淤青,48小時內避免按壓。不改變骨骼結構,需定期維護。
5、日常訓練:包含舌頂上顎練習、下巴前伸運動、吹奏樂器等非侵入性方法。每天進行3組、每組15次的下巴前推訓練,配合正確的吞咽姿勢。需持續(xù)3-6個月見效,適合配合其他治療作為輔助手段。避免長期口呼吸,睡眠時使用透氣膠帶輔助閉唇。
改善下巴后縮需根據(jù)年齡、嚴重程度及病因選擇個體化方案。兒童期建議及早干預,成人骨性畸形需手術聯(lián)合正畸。日常保持均衡飲食補充鈣質,避免單側咀嚼。游泳、羽毛球等抬頭運動有助于姿勢調整,睡眠時選擇低枕預防頸椎前傾。出現(xiàn)呼吸暫?;驀乐匾Ш衔蓙y時應及時就診頜面外科。